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代表委员们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为农民富裕提供物质条件。
“乡村振兴是我们农民祖祖辈辈的期盼。”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说,子干村是纯农业村,全村4000余口人。2013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8000元,村里有5户贫困户。经过持续努力,去年贫困人口全部摘帽,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25万元。
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看来,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肥乡区积极探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改变乡村面貌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步把扶贫产业壮大的过程变为乡村振兴动能转换的过程。
“以卜寨村为例,这两年,村民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桑葚种植,并注册了商标,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销售桑葚茶、桑葚酒等产品,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刘卫昌委员说。
让农村环境美起来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地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长期关注农村厕所革命。她表示,近年来我国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长效机制不健全、资金缺口较大、群众动员不够充分等问题。
对此,赵立欣代表建议加强科技支撑,加快研发成本低、使用方便、经济性好的农村厕所产品,研究提出适宜不同区域的改厕技术模式清单及限制条件,尽快制定颁布相关标准规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承包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确保使用方便。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主动改厕,加强相关技术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表示,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因此,要做好政策衔接,建立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