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同一根头发丝差不多粗细。在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分公司的金加工车间里,许多零件精度是以“丝”为单位。高级技术能手姜海波打磨的工具公差基本在2丝以内。即使车间换上了智能化设备,他们的经验也会运用在控制软件的开发、加工顺序的设定上,确保零部件使用时严丝合缝。
正是因为一代代的长沙实业工人“丝毫不差”的工匠精神,才成就了长沙“工程机械之都”的品牌。在5月25日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长沙有两家企业跨入前十行列。
为何“湘米”堪比“泰香米”?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育种专家,花了5年时间,从数万份资源中挑选出5000多个父本,在湖南、四川、湖北、安徽、海南进行3万多次配组测试,最终培育出32个水稻品种。这些品种的整精米率超过65%,比一般杂交水稻高出10个多百分点。
正是因为长沙的企业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质量使命,像隆平高科、圣湘生物等一批创新型品牌在湘江之畔、麓山之脚拔节生长。
品牌,一家企业、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近年来,长沙市以政策引导推进品牌建设,以激励机制倡导品牌创新,统筹提升制造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每年投入品牌建设资金1亿多元,推动“长沙产品”向“长沙品牌”跨越。
孕育与发展 每年1亿多元资金扶持品牌建设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块炼金石,磨砺的是企业的品牌定力和担当。
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九芝堂2月10日就全面复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马力开足。千余工人悉数归位,踏出复工复产的快节奏。九芝堂长沙园区的23条生产线有序运转,每天生产13个剂型的制剂和饮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00多家药品零售门店坚持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医药服务。
2018年,这家有着370年历史的湖湘老字号,以道地的药材、精细控制的质量生产,成为首届长沙市市长质量奖的五家获奖企业之一,并获得50万元奖励。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知名品牌,已是企业发展和城市竞争的焦点。孕育一片适合品牌茁壮成长的土壤,政府的培育和引导至关重要。
大环境上,长沙市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力争为企业提供审批服务事项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品牌建设的动力,加快推进长沙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精准的服务指导和政策实施,更是让品牌收获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意识。
记者从长沙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近三年,长沙市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政策有17项,内容涵盖政府质量奖评选、农业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工业质量标杆示范创建等。该办公室更是在今年5月将各项政策进行汇编,制作了《长沙品牌建设政策汇编》,并在线上发布品牌政策指引,让更多企业知悉政策。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长沙市每年投入品牌建设资金1亿多元,推动“长沙产品”向“长沙品牌”跨越。以品牌打造奖励为例,长沙市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每家奖励50万元,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每家奖励100万元,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每家奖励100万元。
在政策惠企的同时,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部门更是积极“走下去”,发挥面向市场、联系企业的优势,开展质量诊断、质量培训、品牌推广等系列帮扶活动,精准对接企业个性化需求,助推企业质量提升,扩大品牌培育效果,企业获得感和满意感大幅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波又一波的政策红利,引导着企业在品牌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笃定。截至目前,全市品牌保有量754个,一批荣获政府质量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大禹奖、鲁班奖、老字号、5A旅游景区等荣誉的企业铸就长沙的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