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日前,洛阳市伊滨区召开2021年目标管理大会,总结2020年全区工作,表彰一年来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跳出洛阳看伊滨,跳出河南看伊滨”的要求,推动伊滨板块在城市建设上全面发力,加快“明日新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奋力建设活力魅力生态人文智慧幸福现代化新伊滨,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据悉,伊滨区是洛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三大板块”之一、洛阳市城市建设重点区域、洛阳的“明日新城”,也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等重大战略的承载地。去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伊滨板块全面发力”,对伊滨发展提出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伊滨区着眼于谋、立足于干,聚焦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创新创业新高地、伊洛山水宜居城、城乡统筹示范区发展“三大定位”,确立了建设活力伊滨、魅力伊滨、生态伊滨、人文伊滨、智慧伊滨、幸福伊滨“六个伊滨”目标,实施产业兴区、科教强区、文旅旺区、生态美区、改革活区“五大战略”,推动伊滨板块在洛阳都市圈建设中更有作为。
去年以来,伊滨区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品质、惠民生,在“明日新城”建设方面全面发力,夜以继日加班推进。城市区预定的29条道路建设和8条主干道绿化提升全部完工,相继建成伊水游园求是段、水连寨公园、咸宁寨街游园、立雪公园,在建及建成游园数达到19个,增加了伊滨亮丽底色。“一馆三中心”地标性项目的开建,标志着伊滨中轴及洛阳都市圈未来轴开始逐步建设;市委党校、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开学,平乐正骨教学基地、伊滨医院、市中医院伊滨医院等功能性项目顺利推进,伊滨区功能更趋完善。
会议提出,今年是伊滨区现代化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抓好项目建设“牛鼻子”、打造场域载体“强磁场”,对标国内一流标准,确保城建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高效快速推进。
推动中轴带地标建筑早出形象。紧盯“一馆三中心”建设不放松,确保科技馆项目4月底前完成布展方案编制,11月底前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奥林匹克中心项目五一前主体结构完工,8月底前钢结构工程完工,12月底前屋面及幕墙施工全部结束;会展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建成;洛阳市文化中心项目7月底前主体结构封顶,推动未来轴早见成效,拉动52平方公里快速聚人气。
打造外联内通的交通路网。“外联”方面,配合完成古城快速东延、汉魏大道北延、光武大道北延、三川大道南延、洛伊快速东线、希望桥立交、西韩立交、伊滨枢纽站、轨道交通、西韩立交等对外道路建设。“内通”方面,加快市政道路建设,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基本消除“断头路”“卡脖路”,今年计划竣工通车兰台路、中信路、奥体西路等26条市政道路项目,总里程47.67公里,其中25米宽以上道路24条,25米宽以下道路2条。
持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动河南中医药大学平乐正骨教学基地建成投用,加快河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警察学院洛阳分院等4所高校建设,开工建设伊滨实验中学等6所中小学和吉庆嘉苑配套幼儿园,提升改造寇店一中、和谐小学和14所幼儿园。按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加快推进洛阳市中医院伊滨医院、伊滨医院、区二级医院、区疾控中心建设。
加大征迁安置力度。围绕服务项目建设抓征迁,加快推进6号、7号和吉庆嘉苑二期安置小区建设,确保43栋楼6275套住房交付使用,51栋楼8479套住房主体封顶,22栋楼3900套住房开工建设。
优化城市宜居环境。加快中央轴带水系、东西副轴带水系建设,确保年底前主体完工并提前设计实施景观绿化工程;加快推进伊南排涝干渠一期、伊东渠治理和景观提升工程、双溪湖等7个游园项目建设,新建城市书房3座、乐道60公里、充电停车场1个、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1座,确保早日建成惠民。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依托中兴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开展大数据中心、“5G+”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加强市民宣传教育,高标准开展治脏、治堵、治乱行动,扎实做好城市环境整治,推动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