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43个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别于2016年、2017年底全部摘帽退出;2018年—2020年,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面对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考,山东省东营市交上了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
近年来,东营市一体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写好脱贫攻坚“前半篇文章”的同时,写实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既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培育出长效脱贫机制,又促进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东营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利用沿黄、沿海、盐碱地优势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东营市地处平原,具有沿黄、沿海和盐碱地资源优势。近年来,东营市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探索实践,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东营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初春时节,东营广阔的农村田野里一片忙碌景象。现代化的
蔬菜大棚里,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里,人们用双手编织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农业龙头企业里,不少村民靠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这些离不开农村产业的发展。东营市紧紧围绕在全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当标兵的目标,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农业效益持续增加。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东营市依托沿黄、沿海、盐碱地的优势,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闸蟹、大米、莲藕、滩羊等黄河口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制定发布了黄河口水稻、莲藕、滩羊以及黄河三角洲优质强筋小麦等4个农业地方标准,“黄河口农品”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东营市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种业、农业精深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农业发展朝高质高效方向发展。今年,将重点推进黄河口滩羊产业园、雪龙食品产业一体化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20家。创建3个市级、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垦利区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联合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环境美人文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除了越来越鼓的腰包,更要让农民美居其中。如今,行走在东营农村,处处可见村容整洁、路路干净、庭院美观,来往村民透露着和美的笑容……村庄环境变好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
近年来,东营市以建设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宜居宜业乡村为导向,深化脏乱差治理,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正变得越来越美。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解决了一批长期影响农村环境面貌的老大难问题;农村“厕所革命”,30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公厕全覆盖,东营区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获评全国改厕示范案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建成12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物质逐渐丰裕的乡村,如何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东营市乡村振兴建设的题中之义。东营做足思想引领、文化惠民、文化传承三篇文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走深走实。如今,通过整合基层公共文化和服务资源,已建成5个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1个乡镇(街道)分中心、1509个村(社区)实践站,通过志愿服务,形成了你点我供、我供你选的供需对接模式。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1511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75个乡村剧场、413个数字文化广场、550个农家书屋,连续多年组织举办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活动,村民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
强健肌体夯实基础,让更多的人才留在乡村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东营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加强农村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抓好乡村各类组织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东营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将628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职化管理,参照乡镇(街道)事业人员或副科级干部工资标准落实待遇。面向社会优秀人才公开选任60名村书记,调整不胜任、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172人。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东营市压实县乡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124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提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断完善“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网格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乡镇党委—网格党支部—街巷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配强党员“街巷长”,实现服务“入网进格、入街进巷”。建立“一约两团三会”机制,成立村级创业基金,支部领办志愿队900余支,2.2万名党员直接沉到网格服务,解决党员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涌现出红色“户联网”“敲门行动”等一批特色品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