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烟台一城温暖一城爱
“加快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基本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实现农村规模化供水全覆盖”“年内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各行业都要为老年人开辟专门服务窗口”
民生工作最能彰显为民情怀,体现城市温度。2021年烟台“民生大盘”里,装着700万烟台市民的美好期许,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满园春。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烟台,生活着700万胶东儿女,未来五年和2021年,这座城市呈现的新气象,将关乎每个人的生活。政府工作报告,以下新提法,有深意。
“塑造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风貌和时尚、开放、精致的城市特色”。烟台城市特色打造,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
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突破过去“单一”的滨海开发,即从“沿海发展时代”跨入“海河联动发展时代”。
对这座城市的认识,烟台不曾停止。过去数十年,烟台城市开发以芝罘滨海地带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力求打造“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此次,“海河联动”的确立,是对烟台这座城市认识的再深化,必将为未来烟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战略腹地。
思路一新天地宽。未来五年,烟台将推动城市建设全面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层次,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功能,加快城市老旧房屋拆迁改造。
今年的城市建设这样干——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161项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新改造提升137个老旧小区。
“城市快速路系统”,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烟台堵车,问题出在哪?整个交通系统都在一个平面,城区间缺少快速立体交通。可见,烟台市政府规划实施城区间快速路系统,势在必行。
报告还明确“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健全智慧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多措并举治拥堵。
追梦美好的生活,城与乡当携手共进。加快城市供水一体化建设,是烟台着眼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正在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2020年烟台 对1893个村庄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50%。今年要基本实现农村规模化供水全覆盖。
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项大工程,但终究要落到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上。既要谋划好普惠民生的大事,更要重视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
住房。烟台将加大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力度,为9580户困难群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基本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去年,烟台市政府以攻坚的姿态解决了322个居民小区、24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力度空前。
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在烟就业4万人以上。2020年烟台出台人才新政,新增高层次人才7000多人,来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人数实现倍增。
教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烟台将大幅提高学前教育公办比例和质量,年内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0%以上。烟台一中幸福校区、一职专新校区建成投用。支持山东工商学院和滨州医学院创建大学。
健康。健康烟台,有新动作。新建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市中医医院、奇山医院,创建100处示范化村卫生室。完成全民健身中心、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建设,建成冰上运动综合体。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烟台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各项民生实事里,有百姓幸福生活的期许,好事更要办好,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为城市增添温暖底色,政府要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多给弱势群体以关怀,在办好民生实事上下功夫。
过去五年,烟台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养老、工伤、失业待遇连年提高,连续6次提升城乡低保标准,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48.8%和86.2%。
烟台市政府每年拿出数亿元补贴,推行“一元公交”, 成为继珠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实现“一元公交”主城区全覆盖的城市。
大力推行市民社区食堂,探索形成了市场运作、政府补助、服务老人、辐射社区的市民社区食堂“烟台模式”。
烟台中心城区80公里慢道串起市民诗意生活。从2021年起,计划每年拿出10条道路进行慢行系统改造及绿道建设。
新一年,烟台的民生温度依然不减,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爱老年人等方面,将推出系列新举措。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平均保障水平再提高5%左右,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左右”。降低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标准,大幅提高职工大病保险待遇。
智能化时代,不能“丢下”老年人。今年起,烟台各行业都要为老年人开辟专门服务窗口,不能让老年人因不会使用现代智能装备而造成生活不便。
烟台还将全面加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功能,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把群众的大事小情办实、办好。
办好民生实事,烟台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十三五”时期,烟台民生领域累计支出288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6.6%。
去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影